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(刘洋)“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在9月底按期完工,竣工验收顺利通过。10月18日交付第一批单体建筑12栋,11月30日交付17栋单体建筑,12月7日完成仅剩的1栋单体建筑——图书馆项目交付。”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沿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一路向北,记者看到海湖大道一侧生物园区内,青海理工大学的校园书院、研究生公寓、公共教学楼等30栋施工单体项目已全面竣工。
据悉,青海理工大学校园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,占地1640多亩,总建筑面积34.5万平方米,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教学楼、智慧学术中心等30个施工单体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体育馆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王树桐表示,在规划布局方面,青海理工大学采用了“一带双轴、双环四区”的总体结构。“以‘一带’贯穿校园石溪花谷生态链形成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带和‘双轴‘南校门、图书馆组成的学术轴以及书院楼、学生活动中心等单体组成的生活轴组成了校园的特色空间。”
“同时在学术核心区、书院生活区西北方向至东南方向设计的石溪花谷景观带,将绿地景观贯穿于校园公共空间之中,呼应了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,形成了校园绿脉。”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食堂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“你看,校园大门设计通过提取西宁卫城与古城墙的意向符号,复合中式牌楼的意向,以及象征学术殿堂的拱券空间,表达了登堂入室,进入知识宝库的概念,突出了校园标志性形象。”王树桐说。
“校园建筑风貌方面,此次建筑从内涵、材料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青海地方文化特色。”王树桐介绍,例如图书馆设计将青海文化之一——齐家文化作为图书馆的文化源头,玉琮作为方案的形象依据,既展现出了河湟文化根源,建筑方整简约的形象也体现了河湟风格特色。
据了解,青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,它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省高等教育资源布局,提升青海高等教育水平,对区域科学发展、西部大开发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(完)
中新网泉州12月7日电 (吴冠标)7日,“十载同行迎硕果”2023泉州·横滨·光州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开展,三地青少年们发挥想象力,用绘画与诗词表现向往中的美好生活。
7日,“十载同行迎硕果”2023泉州·横滨·光州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开展。 吴冠标 摄
2013年,中国泉州、日本横滨、韩国光州三座城市共同当选首届“东亚文化之都”。10年来,泉州不间断地与横滨、光州开展包括音乐、舞蹈、书法和绘画等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,三座城市之间的友好关系逐年加深。
值此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开展10周年之际,泉州市邀请横滨、光州两地组织三市青少年美术作品展,以文化为桥梁,增强中日韩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。
7日,“十载同行迎硕果”2023泉州·横滨·光州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开展。图为展览作品《繁华似锦》。 吴冠标 摄
“此次美术作品展以诗画艺术为媒介,将进一步链接中日韩城市间的友谊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”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认为,该展览的成功举办,是泉州、横滨、光州荣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十年来,开展深度合作,增进城市间人民友谊的一个缩影。
游客牛女士在每幅画前都驻足许久,细细欣赏。“三地青年的作品各具特色,想象力十足。以这副《白雨》为例,由暴雨的声音联想到猛虎,从而画出这头扑面而来的‘雨虎’,画风清新,十分亮眼。此外,泉州青年的作品民俗风味浓、韩国青年的作品科幻风强,都很有意思。”
7日,“十载同行迎硕果”2023泉州·横滨·光州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开展。图为展览作品《白雨》。 吴冠标 摄
据悉,此次青少年美术作品展展出画作53幅,其中包括泉州青年画作20幅,日本青年画作18幅,韩国青年画作15幅,展期一个月。近日,泉州还将举办“十载同行 心手相连”2023泉州·横滨·光州文艺汇演,邀请韩国光州舞蹈团、日本横滨舞蹈团与泉州艺术团体同台献艺。(完)